生物安全学报简介
《生物安全学报》(CN:35-1307/Q)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生物安全学报》关注自然和人类社会健康发展中的生物安全焦点与热点(生物入侵、农业转基因生物、农用化学品、新技术等带来的生物安全科学问题),及时刊载生物安全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全面报道生物安全领域最新的高端研究成果,成为具备科学与技术于一体的国际主流学术刊物。
杂志文章特色
(1)《生物安全学报》来稿用5号宋体字,正文中的各级题目用“1,1.1,1.1.1……”(左顶格)表示。
(2)《生物安全学报》论文题目简明扼要,表达论文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
(3)《生物安全学报》作者的署名人数及顺序由作者自定,但要求文稿无知识产权争议问题,所有署名作者对文稿署名认可。并应写出作者单位的标准全称及所在地址和邮编。外国人名一律用原名,不译成中文。源自中文的人名和地名在译成英文时,采用汉语拼音。
(4)摘要内容应以【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为小标题来写,不分段;要求中文摘要不低于400个字,英文摘要不低于250个词。关键词3~8个。
(5)作者切忌一稿多投,3个月内未收到我刊任何回复,即可将稿件另行处理。无论文章采用与否,均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研究论文,综述论文,生物入侵,风险评估,简报,短评,其他,生物防治,农用化学品,简讯,论坛,技术前沿,植保聚焦,研究论文_生物入侵,研究论文_农用化学品,研究简报,综述,生态安全,转基因生物评价,新技术,书评,植物保护,公告通报,研究论文_生态安全,研究论文_风险评估,研究论文_转基因生物评价
摘要:实蝇与体内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是目前较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其中, 肠杆菌科细菌是这些内共生微生物中的重要一 类, 广泛存在于实蝇肠道和生殖系统中.研究证明, 共生肠杆菌科细菌在参与实蝇的碳氮循环、 营养代谢、 生殖免疫及生物 防治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近年来, 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鉴定出部分实蝇内共生肠杆菌科细菌的类群, 发现 许多优势的益生肠杆菌种和代谢产物, 它们能增强实蝇的健康, 提高昆虫不育技术的应用高效性.本文对实蝇共生肠杆菌 科细菌的种类、 分布和作用, 以及它们在不育昆虫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宿主与共 生菌群落间的互作关系, 而且对人类开发新型实蝇防治饵剂以及将此类共生益生菌应用于实蝇不育技术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松材线虫作为林业重大外来入侵种,扩散型幼虫的形成对其传播扩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扩散虫态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尚未阐明.【方法】通过构建松材线虫数字基因表达谱( DGE),从滞育状态的维持、化学感受、代谢途径等方 面分析松材线虫不同虫态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参考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鉴定出2种扩散型幼虫(LⅢ, LⅣ)和繁殖型 幼虫(Ln)各有11184、8533和10781个基因.相对于繁殖型虫态,大多数基因在LⅣ中下调表达,该虫态中特异上调表达的 基因有化感受体基因、核受体基因以及一些代谢相关基因.推测这可能与扩散型线虫滞育状态的维持相关,并在其生理功 能如化学感受和媒介/寄主互作中发挥作用.GO和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多数代谢相关通路在L,中下调表达,而在LⅢ中的表达均活跃.【结论】以上结果与LⅣ处于不进食、总体代谢水平较低等生理状态的表型相一致.
摘要:[目的]苹果绵蚜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对苹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近年来,苹果绵蚜扩散面积增大,危害加重。了解苹果绵蚜入侵过程中的分子生态变化,可为该虫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择6个微卫星位点对山东省6个地区(烟台、威海、青岛、潍坊、聊城、泰安)2012-2015年苹果绵蚜种群遗传结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山东省6个地区的苹果绵蚜遗传多样性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其中,2012年的遗传多样性极显著高于2013-2015年;2013-2015年之间虽然差异不显著,但随时间推移,等位基因观测值(Na)和期望杂合度(He)等遗传多样性指数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无限等位基因模型、双相突变模型和逐步突变模型分析发现,6个地区的苹果绵蚜均经历了瓶颈效应,是遗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对6个微卫星位点分析发现,Erio20、Erio75和Erio78扩增到的苹果绵蚜等位基因数量以及这3个位点的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结论]Erio20、Erio75和Erio78是引起苹果绵蚜遗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多态位点。苹果绵蚜可能进化出了“超级克隆”基因型,因此,其可在我国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并增大扩散范围。
摘要:[目的]蔗扁蛾是危害巴西木、甘蔗等园林植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入侵害虫。该虫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被发现,现已分布在海南、广东和上海等19个省市,并有迅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入侵害虫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可为实施害虫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蔗扁蛾已有分布点的记录,分别在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生态位模型,并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其进行整合,进而分析蔗扁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基于4种地理区域构建的Maxent模型对我国南部地区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4种模型的预测差异主要在新疆北部和西南部、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吉林西部、山西中部等地区。整合模型显示,华东和华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大的分布可能性。[结论]蔗扁蛾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具有较大的潜在分布空间。这些地区应警惕蔗扁蛾的入侵,同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摘要:[目的]并蛎蚧属盾蚧科并蛎蚧属,该虫食性杂,危害植物种类多,极易随水果、苗木、景观花卉植物等寄主传播入境。并蛎蚧分布于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未见该虫的发生报道。2016年5月山西口岸从来自台北的水果释迦上截获了并蛎蚧,为我国大陆首次截获。[方法]通过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测量进行种类鉴定,并研究并蛎蚧的生物学、生态学相关资料,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并蛎蚧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中臀叶与第二臀叶愈合中间有腺刺,有第三对臀叶,中臀叶有向内延伸的硬化区。通过风险评估认为,来自我国台湾、日本的并蛎蚧入侵我国大陆的风险较大。并蛎蚧在大陆亚热带地区的定殖和扩散风险很大。[结论]我国大陆地区的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可为并蛎蚧的定殖提供可能的适生条件,各口岸应对进境的并蛎蚧寄主植物加强检验检疫。
点评详情